好獵頭網-中高級人才獵頭網站!服務熱線:400-1801-668 好獵頭   |   登錄 注冊

      關于人生選擇的常見誤解,學會做人生的主宰

      添加時間:2019-05-16 14:08:28
      瀏覽次數: 0

      一、我過得不夠好,是因為現在的選擇不夠多

      那選擇真的多起來了會怎樣?

      Barry SchwartzThe paradox of choice中提到,選項越多,做出決定的滿意度其實可能會更低。

      這是因為,當選擇變得豐富,我們對結果的期望就提高了。

      經濟學里有個叫做“機會成本”的東西。

      一個東西的價值取決于放棄的最大代價。選擇了A,便會忍不住想象B的吸引人之處,總對現在的選擇感到美中不足。

      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條魚缸里的魚。

      為了更多選擇打破魚缸,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一條死魚。“魚缸”雖然很小,但保護了我們,不至于在紛繁復雜的選擇中迷失方向。

      二、要選,肯定選自己擅長做的

      你過于擅長你的工作,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你要開始警惕了。

      在工作崗位上過于駕輕就熟,也可能說明你在這個崗位上做了過久,或者你對于這個工作是“overqualified”的——這個工作配不上你!

      工作的意義不止于成就感和金錢,還有不斷學習。

      不多接受新鮮的挑戰(zhàn),就會在舒適圈內永遠停止前進。

      三、 放棄艱難的選擇題,只選簡單的

      人常常會在面對艱難選擇時止步不前,內心充滿對出錯的恐懼。而能讓我們獲得真正行動力的,卻正是這些“艱難”的選擇。

      有些恐懼貨真價實。

      塞內卡曾說過:

      折磨我們的往往是想像,而不是真實。

      人類非常善于設想可能出錯的事情,但卻通常忽視維持現狀所付出的代價。

      最大的挑戰(zhàn)是永遠不能通過一個輕松的談話或者一個簡單的自省就能解決的——需要你對自我深入且痛苦地思考。

      真實的人生,從來沒有過于簡單的選擇題。

      四、困惑時,就向“大佬”征求意見

      一個充滿權威和力量的人物未必能為你指點迷津。

      為什么?

      每一天我們所做的選擇和決定,都是基于過去所經歷的一切。

      過去和未來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使我們對未來產生有效預期,根據過去的經驗做出對未來的合理期待和判斷。

      要去紐約卻向歐洲旅行團的人問路,哪怕他是位位高權重的團長也無濟于事。

      正在糾結職業(yè)道路選擇,準備跳槽時,應該找一個正在從事目標職業(yè)的前輩。

      哪怕他剛剛在這個行業(yè)混跡不久,而不是千方百計找一個行業(yè)與你不相干,一輩子都在高層工作的“大佬”來跟你紙上談兵。

      五、辛苦數載,比不過投機一次

      Dan GilbertWe allmake bad decisions中說:

      人們做決策時,會犯兩種錯誤,即錯誤地估算成功的概率和錯誤地估算成功的價值。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從一套撲克牌里抽到一張黑桃A的概率是1/52,我們也知道,中彩票的概率遠遠低于抽到黑桃A的概率。

      但是還是有成千上萬的人在積極的購買著彩票,甚至參與著賭博。

      錯誤地估計賭博成功的概率,讓許多人浪費掉了大把的金錢和精力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

      投機心態(tài)在工作上也是如此。

      一年都沒有做出實質性的努力,卻想讓老板看到自己偶爾幾次在工作上揮灑汗水的樣子,妄求加薪;

      每天都工作遲到,做事磨磨蹭蹭卻以為老板不會發(fā)現,放你一馬。

      放棄讓你誤入歧途的投機心態(tài),日復一日為工作上心,其實努力才是成功的捷徑。

      六、比較一下,就能選對了

      “比較”有一個特點:當一樣東西和另一樣東西比較時, 它的價值會改變。

      哈佛心理學家Dan Gilbert做過一個試驗,考察人們對兩種工作的看法:

      一個工作承諾你第一年6萬,然后5萬,4萬,這個工作每年都會減薪,而另一個工作則承諾你加薪。

      人們會更希望得到第二個工作,即使知道這個工作掙得少一些,為什么呢?

      因為通過比較,他們覺得減薪比加薪糟糕, 即使減薪期間的總收入更高。

      零售商們早就懂得這個道理。

      一個聰明的零售商,會放一個最貴的商品在架上。即使根本沒人買。相比之下其他商品就顯得沒那么貴了。

      “比較轉移”的心理很容易影響我們的理性決策。

      站得高一些,從線性思維跳轉到空間性思維,慢慢恢復你的理性。

      七、 努力是個人的事,與環(huán)境無關

      吉米·羅恩曾經說過:

      你是你最常接觸的五個人的平均值。

      1898年,諾曼·特里普萊特進行了一項研究,他測量了一群自行車運動員一起環(huán)繞跑道的時間,以及他們單獨通過的時間。

      他發(fā)現,每次測量都是一起的時候快一些。

      選擇好的環(huán)境,是不容忽視的成長環(huán)節(jié)。

      你不用成為世界上最快的馬拉松運動員,只需要和跑的最快的人一起相處。超越自己極限最快的捷徑,就是置身于已經超越了自身極限的人們當中。

      八、千萬不要以自己為中心

      世界可以不以你為中心,但你一定要。

      如果一個選擇對你意義非凡,那么這個選擇應該由你來做。

      這是唯一一個可以將你自己的所有偏好興趣最大限度納入考量的方法,畢竟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只是選擇之后,無論成功與否,你都需要為自己負責。

      聽長輩的話決定去哪所學校,聽老師的話決定選哪個專業(yè),聽父母的話決定選哪個對象,聽對象的話決定去哪個城市……

      選了無數個別人眼里的最優(yōu)解,真的是自己眼里的最好選項嗎?

      學會做自己的主宰,這是一門人生的必修課,不僅關系著我們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更關系著我們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遵從自己的內心,選出超值的人生,是每個職場人的渴望。把職場想象為單選題未免過于局限,多選題才是生活的主旋律。